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分析|人民币汇率能够长期升值吗?

  欧陆资讯     |      2023-08-03 13:23

央行为什么要调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人民币汇率能够长期升值吗?本文将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及走势进行分析,探讨相关问题的答案。

本轮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相关背景

2020年6月以来,中国率先控制住“新冠疫情”,经济重回正常增长,国内货币政策没有持续宽松。而国外发达国家经济活动迟迟不能恢复正常、只能靠宽松货币政策维持,美元指数下跌、中美利差攀升至2%历史高位,因此中国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外资也不断流入境内债券、股票市场。近一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上涨7%,人民币对美元更是上涨10%,表明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升值显著、尤其对美元升值幅度更大。


在2021年4月之前,央行没有强行干预人民币汇率,但进入2021年4月,外资大规模涌入境内金融市场,特别是5月25日至5月27日,陆港通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约400亿元;到了5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6.36关口、创近3年新高。央行随即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给汇市“降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声下跌,北向资金净流入的速度也随之放缓。

对于今后的汇率变动情况,可以参考以下三点做出判断:

首先,2015年“811汇改”后,确立了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管理制度。通过分析2015年以来的人民币走势,可以发现人民币汇率在既定价值中枢之下的双边波动特征比较明显,以汇率中最重要的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例:2015-2020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年末收盘价分别为6.49、6.94、6.53、6.86、6.98、6.52,较上一年变动幅度分别为6.05%、6.93%、-5.91%、5.05%、1.75%、-6.59%;2020年末的6.52与2015年末的6.49基本接近,整体来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呈现小幅双向波动,与央行目标较为一致。


其次,2021年5月27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一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应当长期坚持;二是当前外汇市场总体平衡,未来影响汇率的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很多,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人民币汇率的中长期走向没有预设方向,不存在中长期升值的政策意图,汇率双向波动是常态;三是汇率不能作为工具,既不能用来贬值刺激出口,也不能用来升值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企业需树立“风险中性”理念,适应汇率双向波动,避免“炒汇”行为。随后,6月10日,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郭树清又再次表示:那些炒作外汇、黄金及其他商品期货的人很难有机会发家致富,正像押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人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一样。可以看出,政策面不支持人民币汇率单一方向上升、更不鼓励短期投机外汇交易。

最后,我国作为大国,必须坚持独立的货币政策,不能本末倒置、让国外货币政策轻易冲击国内经济,因此在三元悖论的制约下,选择实行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和有监管的资本流动,在汇率制度和资本流动这两个目标中进行取舍。汇率作为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工具,只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资本没有大幅流入流出,其灵活变动有助于分化市场单一预期、对冲金融机构风险、提升市场效率,与今后中国政府的改革目标相一致,政府即使干预汇市,也是为了扭转汇率单一方向运动的市场预期、并不会偏离改革目标。


另外,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已经成为外汇管理的重要目标,我们还可以结合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分析汇率的弹性问题。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将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的进程,我国随即开展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业务,以增强人民币跨境流动性。但是,资本账户自由化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孤军深入,为防范国际资本大幅流动可能带来的风险,我国建立了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如果汇率弹性充足,就可以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减少对资本流动的限制措施,通过市场化机制提升管理效率,因此从外汇整体改革目标出发,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弹性增强是今后的必然选择。

提醒各位理财师和投资者:汇率的双向波动是化解风险的重要工具。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应该关注影响汇率中长期走势的相关因素,尽量弱化政策微调影响、不去参与汇率投机交易,从而用客观、平和的心态,管理好自己的外汇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