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三幕情节概括

  欧陆资讯     |      2023-07-23 11:53
展开全部

第一幕: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

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

第二幕: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第三幕: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用一根绳子了结了自己。

《茶馆》人物简介

1、王利发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2、常四爷

常四爷是旗人,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有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

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展开全部

第一幕 

主要表现封建社会末期,清朝满人有的求改良革命(秦二爷),已经看到“大清要亡”的迹象(常四爷和松二爷),有的还在享受纨绔子弟生活,大太监还在买媳妇,鱼肉百姓。

第二幕 

民国时期秦二爷想要办实业救国,常四爷自食其力,人贩子做了新的拉皮条买毒品生意,不断有侦探、警察来茶馆敲诈,茶馆惨淡经营。

第三幕 

实业救国被贪官污吏霸占,茶馆也终于在各种乱收税敲竹杠中倒闭,苟延残喘的茶馆常客和老板都老去,为自己和悲惨的时代撒纸钱。

扩展资料:

茶馆主要内容:

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先生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五十七个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

展现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数个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馆

展开全部

第一幕

背景是清末戊戌变法之后。那时候,政治腐败,国弱民贫,洋货和鸦片占据市场,知识分子有的主张改良,有的想办实业;得势的太监要娶老婆,乡下的农民卖儿卖女;想维新的被砍了头,信洋教的腰杆倍儿硬;特务横行,老百姓动辄获咎,以至于掌柜的王利发在茶馆里张贴起了“莫谈国事”。

第二幕

已经到了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列强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分一杯羹;爱国学生号召大家内除国贼,外御列强。八面玲珑的王掌柜在残兵流寇、地痞特务的骚扰压榨下坚持改良,苦苦支撑着“老裕泰”茶馆。

第三幕

北京城被日寇霸占了八年以后,老百姓好不容易盼到了胜利,可是又来了国民党和美国兵,政治空前黑暗,王掌柜的日子愈加艰难。他的改良梦最终也没能救得了“老裕泰”,他自己也被逼上了吊……

扩展资料

《茶馆》所表现出的幽默感是同对旧社会的讽刺联系在一起的。老舍先生擅长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来代替简单直白的讽刺,以给予读者想象和品味的空间。

宋恩子和吴祥子在敲诈王利发的时候说:“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弄成不好意思吗?”“那点意思”其实就是钱,“不好意思”是暗示钱的数量一定要足,不能让人觉得对不起交情。体现了人物对钱的渴望还有不劳而获的畸形心理。

还有李三的这句话“改良,改良,越改越凉”,表明了自己的不满以及对改良前景的不看好以及对王利发的不满情绪。还有“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平民化的口语中体现了语言的幽默化,颇具趣味。

老舍先生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有棱有角,生动的活灵活现,仿佛就站在眼前。《茶馆》中的人,他们都说自己的话,什么样的人就说什么样的话。

《茶馆》中出场人物多达几十人,每个人的话都不多,但是老舍先生三言五语就将一个人的外貌、性格、社会地位,以及身处的历史背景都一一准确地勾勒出来。

松二爷和常四爷是好朋友,又都是靠吃“铁杆庄稼” 生活的旗人,可他俩一出场就给人以不同的印象,以小黄鸟来衬托松二爷胆小怕事的性格,以画眉鸟来衬托常四爷刚强不屈的性格,短短几句话,通过描写两个人物手里提着的鸟笼,就轻轻松松刻画出两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真实。 秦仲义是王利发的房东,在第一幕中显得血气方刚、志向远大,具有维新思想,主张实业救国。

常四爷是满族旗人,拥有“铁杆庄稼”,“正直,体格好”,有着强烈的爱 国心和正义感,符合他“雄赳赳”的气质。

两人对于国家独立富强有着共同的期待和愿望,可面对占据国家大部分人口数量比例的下层贫苦百姓,他们显示出来的态度和举动却截然不同。这体现了人物相同之处下的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馆

展开全部
第一幕 主要表现封建社会末期,清朝满人有的求改良革命(秦二爷),已经看到“大清要亡”的迹象(常四爷和松二爷),有的还在享受纨绔子弟生活,大太监还在买媳妇,鱼肉百姓。
第二幕 民国时期秦二爷想要办实业救国,常四爷自食其力,人贩子做了新的拉皮条买毒品生意,不断有侦探、警察来茶馆敲诈,茶馆惨淡经营。

第三幕 实业救国被贪官污吏霸占,茶馆也终于在各种乱收税敲竹杠中倒闭,苟延残喘的茶馆常客和老板都老去,为自己和悲惨的时代撒纸钱。
展开全部
第一幕 主要表现封建社会末期,清朝满人有的求改良革命(秦二爷),已经看到“大清要亡”的迹象(常四爷和松二爷),有的还在享受纨绔子弟生活,大太监还在买媳妇,鱼肉百姓。
第二幕 民国时期秦二爷想要办实业救国,常四爷自食其力,人贩子做了新的拉皮条买毒品生意,不断有侦探、警察来茶馆敲诈,茶馆惨淡经营。

第三幕 实业救国被贪官污吏霸占,茶馆也终于在各种乱收税敲竹杠中倒闭,苟延残喘的茶馆常客和老板都老去,为自己和悲惨的时代撒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