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兰州市科协根据《兰州市人民政府2020年工作要点》《2020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实施方案》安排,从160家申报单位中评选出100家科普基地。今年3-5月份,兰州市科协按照《兰州市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通过查阅日常开放记录、奖补资金使用凭证、科普活动开展情况等资料,对100家科普基地2021年度开放运行情况进行了评估,全市科普基地开放运行总体良好、效果明显。
一、科学安排、精心指导,实现了高效组织动员。兰州市科协制定下发了《兰州市科普基地开放管理办法》《兰州市科普基地奖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2021年兰州市科普基地工作要点》,对科普基地常态化开放做出了安排。设计印制了科普基地简介和分布图,开通了“兰州智慧科普”微信公众号;制作了100个科普基地的短视频,在报纸、电视台和视频号、公众号、抖音号、快手号、头条号等10多个新媒体平台上宣传100个科普基地;举办了第一届科普基地绘画大赛、讲解员大赛,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科普基地、走进科普基地。为科普基地拨付了3万元奖补资金,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全覆盖核查。下发了《关于开展2021年度兰州市科普基地运行绩效评估工作的通知》,结合经费核查情况、县区评估意见和年度开放资料,按照百分制办法,客观公正地为每个科普基地评分,并按得分高低将100个科普基地评为“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次,评估结果在网站和工作群上进行了公示。城关区科协组织科普基地座谈交流,七里河区科协对科普基地集中评审,西固区、红古区、安宁区和永登县、皋兰县、榆中县等科协对科普基地实地考察。依托兰州市科普基地和金城科普云讲堂,兰州市科协科技志愿者服务队第一次获评“中国科协2021年科技志愿服务队先进典型”称号。
二、规范运行、常态开放,营造了浓厚科普氛围。全市科普基地按照《2021年兰州市科普基地工作要点》《关于开展“全国科普日”百所科普基地在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安排,以构建点状分布的兰州联合科技馆为目标,为社会提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服务,在推动科技资源优势向科普社会服务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兰州市科协命名了甘肃省科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兰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甘肃卓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兰州惠安齿科有限公司等5家第二批科普基地。全市科普基地共举办科普讲座(培训)1487场次、科普咨询1016场次、展览1187场次、竞赛109场次、演出1945场次、阅读274场次、应急演练233场次、其他科普活动5850场次;设置数字科普视窗455个、科普画廊(橱窗)2600米,建立科普活动中心(活动室)33个、科普图书室54个、科普文化广场31个,开设科普宣传专栏716个;编发科普图书199本(套)、28.3万册,制作科普音像93种,发放科普宣传资料53.4万份;电视台、电台播出科普节目163.5小时;网站科普内容阅读量1626万次;科普基地媒体报道949次;受众人数288.6万人次。在全市上下齐心努力下,科普基地工作成为了兰州市科协的特色品牌,为推动我市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打造特色、亮点纷呈,树立了先进示范典型。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兰州大学博物馆、甘肃农业大学认知馆、甘肃中医药大学杏林百草园、甘肃地质博物馆、西北民族大学物理演示与工程训练中心、兰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兽药研究所、兰州城市供水集团公司、永登县消防体验馆、榆中一中、皋兰县水阜中学等70多家科普基地开展了科普讲座、展览、参观、体验等活动,兰州理工大学校史馆开展的“甘肃省十佳科普使者”进校园活动得到了中国科协肯定。兰州极地海洋世界、兰州澳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甘肃卓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源协和甘肃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甘肃果方创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科普基地组团进校园。甘肃科技馆、五一〇研究所、兰州普瑞眼视光医院走出去、请进来,发挥科普专家和科普基地双重优势,开展进校园、进社区和公众开放日、线上直播、线下义诊等活动。兰州海洋公园、兰州极地海洋世界设立了科普小讲堂,组建了科普宣传队。经兰州市科协推荐,甘肃地质博物馆、甘肃三木自行车博物馆、兰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兰州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等19家单位被评为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兰州市地震博物馆等6家单位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今后全市科普基地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珍惜荣誉、再接再厉,认真贯彻落实《兰州市科普基地开放管理办法》《兰州市科普基地奖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2022年兰州市科普基地工作要点》,切实发挥好省会城市标杆引领作用,推动全市科普工作迈向新台阶、取得新成绩,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原标题:《2021年度兰州市科普基地开放运行情况综述》